本報記者 劉弘毅 鄭州報道
有這樣一個說法:鄭州的“孩子”中“功課”最好的都住在西邊,而當她們試圖投入鄭州的懷抱時,鄭州卻把頭無情地轉向另一個方向,將“功課”最差孩子中牟和“窮親戚”開封擁入懷中。
雖是笑談,卻也基本上反映了鄭州在過去10年里的發展格局。受到冷落的4個“孩子”分別叫鞏義、新密、滎陽和登封,前3個均位列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剩下的登封依靠少林寺等名勝古跡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近10年來,鄭州選擇了向東發展的道路,其西部的發展則顯得相對落寞。盡管如此,近年來,鄭州應該向東還是向西發展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
“東”與“西”的交鋒
2007年,在鄭州舉辦的一個經濟論壇上,年輕的學者孔喜梅向年長的學者耿明齋請教了關于鄭州應當往哪邊發展的問題。
孔喜梅說,鄭州向東發展缺乏產業配套能力和技術產業工人基礎,很大程度上依靠政策引導誕生。雖然鄭東新區定位為生產性服務業,但缺乏服務對象。與其將很多資金投到鄭東新區用于招商引資,新建一些東西,不如強化現有的企業,支持企業的技術升級和改造,為產業未來的發展積聚實力。而這些現有企業則主要集中在鄭州西部幾個縣市。
耿明齋則表示,鄭州西部工業雖然形成一定基礎。但如鞏義的耐火材料等產業較為傳統,升級成本較高,加上西部地理條件受限,發展成本遠較東部要高。
溫和的交鋒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孔喜梅是鄭州大學副教授,曾對鄭州各個市區縣的工業分布情況進行過系統調查,研究結果表明,鄭州強勁的工業基礎主要集中在西部,相較“一窮二白”的鄭州東部具有很好的基礎,更適宜于發展工業和服務業。
耿明齋是河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鄭汴一體化”倡導者,也是鄭州東進戰略的堅定擁護者。
孔喜梅重視本地產業和本地企業的發展,她說,遇到困難就拐彎的做法是不對的。西部產業升級是必然的過程,如果今天鄭州東部的項目在若干年后也遇到產業升級之痛怎么辦?也要放棄么?
河南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進才的觀點則較中和:“目前鄭州東部匯聚了海馬汽車、奇瑞汽車、百事可樂等為代表的大批現代制造業企業,是政策引導和市場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
盡管在學界爭議不斷,但歷史的洪流早就在2001年開始“滾滾東去”。彼時,鄭州市政府在一片荒涼的空地上規劃“港澳新城”,擬向港澳地區招商引資。這一“小范圍”的發展計劃在時任河南省高層領導那里得到進一步拓展,被指示要高起點、大手筆建設鄭東新區。
2003年,河南省提出構造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其中一項規劃內容是建設鄭洛工業走廊。看似鄭州西部城市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然而歷史充滿詭異。2004年,河南省決定在“十一五”時期優先推動鄭汴一體化發展。
鄭州向東還是向西發展的路徑在這時變得清晰可見。
十年鄭東 十年鄭西
2010年11月26日,鄭州市委書記連維良首次提出“建設鄭州都市區”。規劃顯示:“到2020年,鄭州市總人口將達到1500萬,占全省的10%;建成區面積達到1000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區面積為600平方公里以上,城鎮化率達到80%。”
開封新區將最后一塊地拍給外來投資者,鄭東新區已初具規模,鄭州西部再次回歸到決策者視線里,成為拉大城市框架的必然選擇。
此前,鄭州北部的新鄉主動出擊,建設橋北新區以親近鄭州;南部新鄭因擁有航空港這樣的優越便利交通條件備受重視。鄭州歷史上,曾先后試探過向南、向北、向西發展,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東部。
憑靠有力的政策之手,一座靚麗現代的鄭東新區拔地而起。鄭州西邊的滎陽、上街、新密、鞏義、登封,乃至洛陽偃師這些傳統工業和文化重鎮則顯得有些落寞。
過去十年中,這些鄭州西邊的城市不得不依靠經濟發展的內生力量驅動發展。
鄭州的經濟支撐主要在縣域經濟,而鄭州的縣域經濟力量主要在鄭州西部,在西部四城中,鞏義、滎陽和新密一直位居河南全省縣域經濟實力前三名,另外一個登封市也是緊追其后,旅游經濟做得風生水起。
在記者采訪中,不少鄭州西部居民并不認同“被邊緣化”,但因鄭州十年向東發展導致資源分配不均衡。河南省社科院地理研究所所長馮德顯說:“現在到了再平衡的時機。”對接鄭州 融入鄭州
東部在鄭州“東進”中撿到了“大漏”,這讓西部縣市看得很明白:要想更快更好地發展,需要更快更好地融入鄭州。
以擁有一萬多家工業企業的滎陽為例,短短15分鐘車程,就將滎陽和鄭州聯系在了一起。滎陽一直將距離鄭州的“近”當成最大的發展優勢。但是讓滎陽人遺憾的是,這種優勢并未發揮出來。
剛上任不到半年的滎陽市委書記舒慶多次對滎陽的尷尬處境表示感到“痛心疾首”,“滎陽擁有這么好的優勢資源和地理位置,卻未能轉化為發展優勢。”在舒慶主導下,滎陽實施“東引東進”主戰略,五條道路與鄭州市區實現路網全面對接,接受“鄭州的輻射和帶動”。
滎陽境內有四座中型水庫和多條河流,這在水資源匱乏的鄭州是一大優勢。滎陽因地制宜打起了“生態”和“休閑度假”牌,推出“宜居健康城”的整體概念,甘當鄭州“西花園”。
鄭州向東發展的十年,留給滎陽一片“陰影”。“陰影”中的滎陽有著強烈的發展愿望,在招商引資活動中,滎陽將自己比喻為一片淌金流銀的沃土,承諾將對投資商“提供最優惠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