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健康城“中心核心區”效果圖
對于有著“鄭州西花園”之稱的滎陽而言,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的城市規劃即將開篇。
今年3月,鄭州市啟動了宜居健康城總體規劃方案的國際征集活動。美國豪張思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悉尼培特維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都市筑景國際建筑事務所4家國內外著名規劃機構參加了征集活動,并在6月2日分別提交了初步的規劃成果交與專家評議。經評議,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規劃方案勝出。據鄭州宜居健康園區管委會負責人之一、滎陽市城鄉規劃局副局長張濤介紹,目前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正在全力融匯、整合四家規劃機構的方案,爭取早日繪就一個完美的宜居健康城藍圖。
按照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初步方案,鄭州宜居健康城將被建設成山水交融的宜居城市、功能復合的健康城市、人文宜居的幸福城市,并描畫了其三大功能定位,全域式健康產業基地――服務中原經濟區的醫療保健集聚區;復合型健康醫療中心――面向鄭州都市區的醫療綜合服務區;生態化健康宜居組團――引領鄭州包容性增長的和諧宜居區。
定基調 融入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鄭州宜居健康城的總體規劃有一個鮮明的基調,那就是:融入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建設,為將鄭州打造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增長區和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擎旗先行。
2011年3月,中原經濟區被正式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 這標志著中原經濟區建設已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按照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中原經濟區要形成“五個基地”和“三個試驗區”的功能定位,其中“五個基地”為:全國糧食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農產品加工業基地、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三個試驗區”為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和現代流通體系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和文化旅游創新區。
中原經濟區空間布局為“一極、兩帶、雙翼”,重在提升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地位,優化空間發展布局,繼續強化鄭州市的中心地位,加快人口和產業集聚,促進三化、城鄉協調發展;加強隴海經濟帶和京廣經濟帶的支撐作用,增強沿隴海經濟帶實力,提升沿京廣經濟帶水平;壯大京廣線以西和以東地區,加快京廣線以東地區經濟發展,全面提升京廣線以西地區的產業層次和經濟實力。
根據這一背景,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初步方案提出:宜居健康城的建設是完善鄭州都市區功能框架,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區,提升服務能級的重要舉措。通過打造醫療健康產業集聚區,推進鄭州都市區建設,加快產業集聚、促進三化協調發展,成為引領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重要載體。
在“2011年鄭州市建設工作大會”和鄭州“兩會”上,鄭州市決定,將“鄭州都市區”打造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發動機和核心增長區,“三化”協調科學發展先行區,要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里,努力把鄭州打造成千萬級人口規模的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鄭州都市區范圍包括主城區以及現有的中牟組團、滎陽上街組團、新密組團、新鄭組團,面積為5000多平方公里。
鄭州都市區是以中心城區、鄭州新區為核心,以發達的交通通道為依托,以一體化的規劃為指導,以組團發展、產城融合、復合型、生態型為發展路徑,吸引帶動其他區域快速發展,促進各功能區間相互聯系與協作,構筑功能布局合理、空間利用高效、產業特色突出、社會和諧、環境友好、對周邊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現代化城市集群。
據此,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認為,宜居健康城是鄭州都市區以產業集聚區和主體功能區取代傳統的行政區劃、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產城融合、組團發展”的重要產業組團,是促進鄭州都市區醫療健康產業集聚,帶動城市組團開發,將鄭州打造成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增長區和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舉措之一。
比優勢 交通、產業、生態、文化“四優”并舉
滎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風景秀美。自公元前202年秦朝置縣到1994年撤縣設市,已有2000多年歷史。戰國時法家人物申不害、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等都出生在滎陽,中唐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劉禹錫去世后就葬在滎陽豫龍鎮檀山上。滎陽還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鄭州宜居健康園區管委會工作人 員楊昊介紹說,就在宜居健康城的起步區內,兩座占地1000多畝的生態遺址公園已經建成,分別為興國寺公園和京襄城公園。
木無本必枯,水無源必竭。“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同濟的規劃方案列舉了規劃區的四大優勢,充分顯示了滎陽打造宜居健康城理直氣壯、當仁不讓。
交通優勢——高鐵地鐵交匯,對接西部新城。健康城位于鄭州都市區西部新城,且位于都市核心區東西發展軸上,東臨老城區中心組團,北臨滎陽,區域條件十分優 越。鄭西高鐵和規劃地鐵15號線在地塊北部十字交會,中原路、隴海路從規劃區橫向穿過,與鄭州市區主城區和滎陽主城區交通均較為便利。
產業優勢——醫療產業集聚,打造健康城市。健康城依托鄭州醫療教育體系成熟、醫藥科研機構眾多的資源優勢,發展醫療機構和醫療科研產業;同時根據滎陽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醫療化工、文化旅游、健康休閑產業,成為滎陽組團乃至鄭州都市核心區產業類型的重要補充。
生態優勢——山水交融共生,休閑養生佳地。健康城所在區域環境優美,擁有“四庫一河”濱水資源,同時臨滎陽南部淺山丘陵區,有豐富的森林和生態景觀資源,優越的生態環境適宜休閑度假、療養康復。生態資源優越成為發展健康休閑類產業的重要環境支撐。
為了讓自然資源各得其所,規劃方案提出,宜居健康城擁有索河、萬山、丁店水庫等豐富的自然山水資源。本次規劃應充分利用眾多的景觀資源資源。通過滲透、串聯等設計手法,實現周邊生態資源向健康城的導入,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文化優勢——中國詩歌之鄉,多元文化薈萃。滎陽早在2萬~10萬年前,就有先祖在這里繁衍生息,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滎陽是中國詩歌之鄉,自古以 來就有吟詩唱詞的優良傳統,《詩經》的《鄭風》、《小雅》等諸多篇幅描述了滎陽的風土人情。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李商隱均出自滎陽,為繁榮我國的詩歌文化做 出了貢獻。
啟未來 超前理念描繪滎陽恢弘藍圖
宜居健康城雖然還只是初步規劃,但已經勾勒出一幅令人振奮而且向往的畫面,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這些美好的構想將變成鮮活的現實。
根據同濟的規劃方案,規劃區將實現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以鄭州原有醫療資源和醫療機構為依托,并結合滎陽產業發展,整合現有產業資源,發揮健康城的區位優勢和交通條件,打造成為河南省最先進、中國中部領先、有全國輻射力和國際知名度的醫療健康和科教主題新城。
據悉,開發過程中,宜居健康城將實現“四輪驅動”。
醫療服務方面,引入鄭州各類綜合、專業醫院及世界知名醫療機構,通過整合鄭州優質醫療資源以數字醫療和國際醫療合作為撬動點,以“臨床,研究,教育”為核 心,以“轉化醫療”為未來產業創新驅動力,以“全面健康管理”為特色,為鄭州及其周邊區域的市民帶來高質量醫療和健康服務,將成為中國醫療改革的先導實踐 區。
教育科研方面,通過設立從研究型醫科大學到專科醫療學院,交叉型醫療技術培訓中心以滿足本區域和中國快速增長的臨床醫療人才、基礎研究人才、醫療技術人才 和實用性醫療人才需求。通過國內和國際合作,使鄭州在數字醫療人才培養、轉化醫療人才培養、護理人才培養及其他特定專科醫療人才培養領域形成優勢和特色, 成為國內領先。
生態旅游方面,發展以“回歸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為主旨的生態旅游,以生態環境為基礎,致力于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生態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可以促進人 類活動與自然的和諧,并通過生態旅游休閑度假降低人的旅游行為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保護物種群體及其棲息地,從而更好地開展旅游活動,形成良性循環發展。
文化體驗方面,挖掘滎陽“根”文化資源,提取祖根文化、詩歌文化、創新文化、健康文化等特色,進行優勢產業結合,打造多元文化融合的產業集群,建設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區。
規劃還指出,宜居健康城建設要合理確定開發時序,布局城市開發動力點,推進健康城有序建設。健康城發展應注重城鄉統籌發展,關注“三農”問題,科學編制規 劃體系,按照 “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則,城鄉整體發展,既提升城市土地空間開發,又促進附近鄉村健康發展,同時統籌考慮村民安置問題,發展相關產業,促進農民就業 問題,加速農村生活體系和配套設施的提高。
看現狀 宜居健康城建設正闊步前行
因部分道路改線,宜居健康城起步區的面積幾經變更,近日也終于落定為25平方公里。據張濤介紹,規劃方案在起步區內劃出了一個面積為5平方公里的“中心核心區”,總規完成后這一區域的建設將首先實施,成為宜居健康城建設的一個樣板區域。
據了解,規劃區內,京城路和織機路正在按計劃整修,為即將到來的大建設做著周密準備。
對于人們非常關注的項目引進,張濤笑稱:“現在我們不是在招商,而是在‘選商’,我們要仔細、審慎地選擇可以進入宜居健康城的醫療服務產業。”
據悉,目前已經基本確認了8家醫療服務產業項目進駐宜居健康城,分別為: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宜居健康城項目,總投資15億元,建設醫療、康復、體檢、健康教育與培訓、養老(臨終關懷)等多個功能項目。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宜居健康城醫院建設項目,總投資5億元,面積約12萬平方米。
鄭州市衛生學校高級護理學院建設項目,總投資約7億元,可容納學生12000人。
鄭州市骨科醫院健康產業園區分部建設項目,總投資5億元,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
鄭州市康復醫院建設項目,總投資3億元。
鄭州天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鄭州市臨床檢驗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總投資9000萬元。
鄭州市中醫院宜居健康城分院建設項目,總投資5億元,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開設床位1000~1200張。
鄭州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翰錦苑老年公寓項目,總投資1億元。
夏日陽光下,張濤手持一張宜居健康城的大門圖紙和鄭州宜居健康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李為民比劃著,“這大門不能建成‘衙門’樣子,應該建得充滿生態、自然氣息。”
采訪終了,張濤熱情邀請記者與他和園區工作人員一道共進工作餐。餐廳就在管委會辦公樓東側,舉步即至,工作午餐是大燴菜、手工饅頭,這些年輕的管委會工作 人員與張濤一樣,都是從滎陽市發改委、國土、規劃等部門抽調而來,年輕,充滿活力,對宜居健康城充滿信心和希望。他們吃飯速度極快,借用楊昊的話來說:從 吃飯看工作,從吃飯速度看宜居健康城的建設進度。
耳聞目睹,所見所聞,讓記者有理由相信:兩年打基礎,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規模,絕不僅是一種愿景,宜居健康城定能從紙上藍圖變成立體而生動的現實。
鏈接:hn.house.sina.com.cn/chengshigh/2011-07-21/0909556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