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段鋪設“會呼吸的道路”,首次引入自行車和人行步道概念。近日,經西四環出入綠城鄭州的市民驚喜地發現:道路兩側花成海、樹成林,立體綠化帶草灌喬呈現梯級錯落,西四環已成為鄭州市窗口地帶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標準高、起點高、品位高”, 作為高新區率先打造的生態廊道標準段,西四環綠化提升工程全長6公里,南起化工路,北至連霍高速下口處,綠化面積60萬平方米,目前,全部工程已基本完工。
現如今,走進高新區,西四環兩側整齊排列新植的法桐行道樹,各色花卉穿插其中,新建的游憩綠道和景觀空間自成一體,西四環生態廊道不僅成為“二環十五放射”的一大景觀,更是轄區居民健康、休閑、游憩的好去處,行走其間頗有“閑繞花枝便當游”的意境。
“西四環綠化提升工程,在設計中首次引入自行車道和人行步道概念,這也是西四環綠化提升工程的一大亮點。”高新區市政管理局局長尹輝說,為完善綠地功能,在原有綠化基礎上,又在兩側各50米綠化帶內,增設了兩米寬的人行步道和3.5米寬的自行車道,種植直徑20厘米以上法桐行道樹2000株,每400至500米建設一個景觀節點,每個公交車站還設置了公交港灣、休憩亭、公廁等功用設施,值得一提的是,全段人行步道、人行車道鋪設的都是“會呼吸的道路”,這種特殊的透水混凝土路面,不僅可使地面水直接滲入地下,美化環境的同時,大大改善路面排水。
“指導到位、分包到位、督察到位。”尹輝說,高新區“二環十五放射”指揮部從設計、土建、綠化、工作進度、質量控制入手,先后成立設計、土建、綠化、清點、督察、資料六個工作組,明確分工,倒排工期;把工程分為14個標段,實行局辦分包,責任到人;嚴格實行例會制度和懲罰措施;施工單位嚴格按照質量標準進行施工,實行監理全程質量控制、紀委全程監督審核制度,對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工程,堅決返工,一步不退,保證工程質量,全程打造精品工程。真正實現高新區“四季常綠,三季有花”。
30天,6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時間緊,任務重,為加快西四環綠化提升工程進度,高新區專門成立了以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領導小組和工程建設指揮部,結合實際制定方案,多措并舉扎實推進,并在3至4月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第一戰役,管委會領導干部深入一線調研,察看工程進度,監督工程質量;管委會、社區和鄉鎮三級聯動,自主轉變工作方式,耐心細致依靠群眾,有力推動拆遷綠化工作;17家參建單位每天加班到深夜,指揮部工作組和現場工程師一起,在生產作業時間內不得離崗,為各施工標段協調解決現場難題;管區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為施工單位保駕護航;各標段晝夜不停,分秒必爭,把每個工序都精細地做到位。經過一個月緊張施工,西四環綠化提升工程于4月底如期完成。
據了解,“二環十五放射”涉及高新區的道路有西三環、西四環、北四環、科學大道、白松路與農業西路(化工路、鐵魏路),拆遷總面積約179萬平方米,綠化面積250萬平方米,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近16億元。
鄭州日報:http://zzrb.zynews.com/html/2012-05/03/content_365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