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東區的路邊,很少會見到幾個人打牌、下棋的情景。可是,在西區,這似乎很平常,在很多路邊都能見到一張桌子、幾個牌友,激戰正酣。
這或許就是鄭東和鄭西給人最直觀的一種感受和區別。
如果要論東西兩城的區域價值,那要看你更看重哪一點?如果追求高效商務,那東區首當其沖;如果您向往“慢拍”生活,那么西區當然更勝一籌。
居住價值突出
鄭西迎來黃金十年
2001年,一句響亮的口號——“鄭州向東”,吹響了鄭州城市向東發展的號角。經過近10年的發展,目前的鄭東新區,作為城市開發建設的樣板,已經相對成熟。
“我們也想在鄭東新區拿地呀,可是看了很多地,除了一些幾十畝的中小地塊,現在的鄭東新區,幾乎已經無地可供且價格也高得很。”采訪中,一位某大型房企負責人無奈地說道。
短短十年時間內,政府投資、招商引資、企業注資數千億元,鄭州東部如同安裝了火箭助推器,仿佛一夜之間一座以商務辦公為主的國際化新城矗立在中原大地,銀行、保險、證券、企業總部、大型商業廣場、科技物流園等400余家單位和產業相繼入駐。
于是,“商務向東”作為一句口號、一個指向,成為鄭州的一大特色。從此,鄭州東部作為一個新型的商務辦公區得以確立,并成為鄭州現代化大都市建設的重要標志。
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鄭東新區的快速發展和商務功能的強化,客觀上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居住功能的弱化。
“在這種趨勢和氛圍的帶動下,鄭州的重大投資均指向鄭東新區。一方面土地資源開始明顯稀缺,另一方面剩余土地價格極其高昂。”有關專家認為,這種城市發展的形式,導致區域房地產價格極為高昂,大大超過了普通市民的價格承受能力。鄭東新區,已經不再是普通市民居住生活的樂土。
他說,因為受到整個城市中心向東傾斜的影響,西部城區最近幾年在城市發展中受到冷落,城市改善和形象均落后于鄭東新區。
“在產業功能和商業功能被鄭東新區搶占以后,西部城區反而因優美的自然環境,和保存的相對完整的景觀人文資源,導致居住價值強化和突出,形成了西部城區獨特的區域競爭優勢。尤其是鄭州都市區、宜居健康城的規劃與建設,給這里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專家表示。
因此,坊間一直有一種觀點在傳播:“如果說鄭州的上一個十年屬于鄭東,那么下一個十年或將屬于鄭西”。
優勢資源護航
鄭西崛起正當其時
最近兩年,在鄭州城市框架拉大的環境下,一場有關資本的西進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鄭州西城的開發版圖不斷擴大。滎陽的“東引東進”主動融入鄭州,市區許多大型企業西遷,加上西有上街區的示范作用,鄭州市區很多企業也把版圖擴張到了滎陽組團。
有人分析其原因,認為近兩年來,隨著鄭東新區建設的日漸完善,鄭州東區的的發展已經到達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拓展新的發展空間,不少企業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鄭州的“西花園”。
據了解,目前已經進駐鄭西新城的鄭煤集團、中原汽配城、少林客車、須水工業園內的大型機械加工企業、錦藝國際輕紡城等諸多力量將為這個區域的經濟增添活力。
諸多企業為什么偏偏向這一區域轉移? 其實,仔細研究一番就不難發現,他們看中的是這一區域的資源。而這些資源也是“宜居健康城”提出的基礎和未來發展的有力支撐。
鄭州西部擁有著其他區域無法比擬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
鄭州西環路至滎陽組團內山水資源相當豐富。索河是賈魯河上游,也是西流湖的源頭,水量充沛,貫穿索河的四座水庫總庫容達10940萬立方米,另外還有勝利渠、降龍渠等引水工程。
而索河沿岸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有人文、自然景觀230余處,包括走出鄭州先民的織機洞,隋朝瓦崗軍取得大海寺大捷的大海寺,迄今保存較為完整的解放前后建筑風貌的滎陽老城,環翠峪、三皇山桃花峪兩個國家3A級景區,劉邦項羽中分天下的鴻溝、劉關張三英戰呂布的虎牢關、道教圣地飛龍頂等。
同時,區域內獨特的象棋文化、詩歌文化、嫘祖文化、鄭氏文化、三國文化、楚漢文化、黃河文化,均為打造宜居生態城文化品位提供了良好保障。目前,已挖掘整理了一些人文資源,包括修建了興國寺遺址生態園、京襄城遺址生態園、象棋廣場、植物園六大文化主題公園等。
除了人文與自然資源開掘,滎陽市正在規劃“四庫一河”開發。所謂“四庫一河”是指滎陽轄區內三仙廟水庫、丁店水庫、楚樓水庫、河王水庫、索河等水系資源。
在鄭州都市區建設的大背景下,隨著鄭州經濟輻射力的逐步增強和“宜居健康城”的興建,鄭西的崛起正逢其時。
便捷交通條件
凸顯鄭西區域價值
按照計劃,鄭州市委、市政府及市直機關三年內將西遷。中原區已經做好充足的準備,并在常西湖新區規劃了鄭州市中央文化區和市民公共服務區,目前正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
該區同步加快交通道路和生態廊道建設,完善提升路網,力爭三年實現三環內基本無斷頭路、三環外村(社區)互連互通。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資源的開發利用、區域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的擴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有賴于交通運輸的發展。”這雖然聽起來像句“官話”,然而,它又是一句實實在在的話。
日前,“兩環十七放射”涉及中原區的道路及市域快速通道拆遷已基本完成,并于8月11日,在中原西路與西四環交會處舉行了中原西路綠化提升工程開工儀式,標志著鄭州市“兩環十七放射”道路綠化提升工程進入實質階段。
與以往道路提升改造不同,中原西路綠化提升工程更加注重人性化、生活化體驗,增加人行步道、自行車道、公交港灣、綠島加油站等公建設施綜合體,努力構建綠廊+漫步道體系,形成一條“公交進港灣,行走在中間,輔道在兩邊,休閑在林間”的生態景觀廊道。
據知情人士透露,拓寬的中原西路還要向西打通至五云山。同時,隴海西延線也將全程“高架”直通滎陽。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這條景觀大道再次升級改造,鄭西新城的價值也將實現華美轉身。
此外,根據鄭州市的交通規劃,鄭州中心城區與滎陽、上街之間將修建兩條BRT走廊,分別位于科學大道西延道路——北三環和鄭上路上。而在地鐵方面,鄭州遠期規劃增加兩條市域地鐵線路:中心城區-中牟,在中心城區邊緣與4號線、5號線銜接;中心城區-滎陽、上街區,在中心城區邊緣與3號線銜接。
這些便利的交通條件,無疑將使鄭西新城的區域價值更加凸顯,也使居于此的市民生活更加便捷。
與此同時,交通條件的完善,將會更加優化鄭西新城區位的獨特優勢,加速鄭西與鄭州主城區之間的融合,帶動土地價值的提升,并最終反映到房地產市場,致使西部具有良好資源的居住產品大幅度升值。
記者觀察:
如果說鄭州都市區建設是引領鄭州都市未來的綱領,那么洞林湖•新田城項目可謂得風氣之先。
洞林湖•新田城占地7平方公里,涵括近1000畝水域的洞林湖,2700畝的生態濕地,還有大面積的森林草地,而且區域內以坡地和丘陵為主,落差在100米左右,極其適合人居。同時,該項目集居住、商業、教育、農業、醫療、旅游度假等多種業態和功能為一體,配套完善。
“我們將項目定位為‘山水美地,國際城邦’,項目中的眾多亮點,既有其與生俱來的,更有我們所精心打造出的;作為‘美好生活的供應商’,六年多來,我們始終攜帶著讓‘鄭州更美好’的愿望,勤勤懇懇地勞作在這片土地上,就是信心十足地要給鄭州一個驚艷之作——我們希望鄭州更美好,更希望鄭州人民的生活更美好。”洞林湖•新田城項目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