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中牟縣刁家鄉、鞏義市大峪溝鎮、新密市岳寨鎮、新鄭市薛店鎮等地采訪,近距離看到了新型城鎮化建設給當地群眾生活帶來的新變化:建設中的新型農村社區生活配套設施齊全,當地群眾不用背井離鄉能就近從事二三產業,享受到和市民一樣的居住環境和公共服務。
住在這樣的新社區心里甭提多高興了
這是我市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的可喜成效。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我市依據“中心城區現代化、縣域村鎮社區化”的都市區建設理念,確定了“一主(主城區)三區(東部新城區、西部新城區、南部鄭州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四組團(鞏義、新密、新鄭、登封四個城市組團)、27個新市鎮、182個新型農村社區、56個歷史文化風貌特色村”的空間布局。3年內,鄭州市計劃開工建設新型農村社區114個,其中今年開工50個,目前,全市已開工的新型農村社區大部分已由拆遷轉向建設階段,初步形成了車水馬龍、塔吊林立、機器轟鳴的施工場面。按照計劃,3年后,全市約30%的農民將陸續住進漂亮舒適的新型社區,過上以前城里人才有的幸福生活。
漂亮的新居使農民享受到了城里人一樣的新生活
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鄭州市劃了四條“硬杠杠”:一是確保耕地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糧食不減產;二是堅持發展依靠群眾、發展服務群眾的理念,從根本上維護農民權益。不以農民放棄土地為身份轉換、享受城市政策、城市公共服務的條件,讓群眾利益在新型城鎮化推進中有保障、得實惠;三是堅持群眾自愿,組織引導群眾、不強迫群眾;四是堅持“三化”協調發展,統籌兼顧,融合互動,協調并進。
新型農村社區診所方便群眾就醫
網絡進社區使農民眼界開闊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盤活了土地,發展了經濟,改善了民生。以西靠鄭州、東依開封的中牟縣為例,該縣作為“瓜蒜之鄉”的都市農業縣,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長期在鄭州六縣(市)中排名最后。今年以來,該縣堅持走“不掏農民腰包、不挖農村耕地”的新型城鎮化引領的“三化”協調發展之路,共拆除20多個村莊。置換出的土地用于集中打造汽車、時尚文化旅游和都市型現代農業“三大主導產業”,使該縣財政收入一躍進入全市前列,也讓農民嘗到了甜頭:在中牟姚家鎮種了40多年地的姚進喜,在弘億國際農業高新產業園建設之初,率先將自家的7畝地租給企業,按照事先的約定,姚進喜全家4個勞力被優先安置到園區上班,不僅每年能從企業得到6000元的土地租金,每人每月還能領到1200元的工資,一年下來比前幾年種地、打工收入凈增8000多元。今年以來,還有更多的中牟農民進入離家不遠的華強—方特歡樂世界、中牟汽車產業園打工。根據規劃,未來3~5年,該縣所有拆遷農民將住進“五通七有兩集中”的新家園,10多萬名農民得以在本縣本鄉本村就業。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成效正逐步顯現,新型城鎮化將使全市農民的生活更幸福。
來源:鄭州日報http://zzrb.zynews.com/html/2012-11/09/content_419397.htm